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农学院“禾言新丰”实践团赴殷庄村开展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河南科技学院禾言新丰实践团怀揣青春热忱,带着专业知识与服务初心,走进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殷庄村。这支队伍深耕乡村,既以普通话架起城乡“金纽带”,又助力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为殷庄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走访调研,精准把握乡村语言生态
抵达殷庄村后,实践队首先与村委班子成员展开深入交流。村干部详细介绍了村庄的人口结构、产业布局、文化特色及村民语言使用等基本情况,为团队勾勒出清晰的乡村全貌。村委会干部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并陪同参观了村内饺子馆、村史馆及快乐农吧。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直观了解了该村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及产业发展现状,重点观察记录了村民在日常交流、生产经营中的语言使用习惯。此次调研为实践队精准掌握当地语言环境、针对性制定推普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效夯实了后续推广工作的实施基础,确保活动能更贴合乡村实际需求,助力推普工作与乡村发展精准对接。

分层问卷,聚焦不同群体语言需求
实践团在村委会布置了“推普角”,为村里的老人、妇女、小孩,解答平时对普通话的疑问。在此基础上,实践队深入殷庄村街巷院落,针对老人、妇女、孩子等不同群体开展问卷调查。队员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问卷内容,耐心引导村民填写。在与老人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习惯用方言沟通,对普通话学习需求集中在就医等场景;妇女群体则更关注电商直播、子女教育中的语言应用;孩子们对普通话的接受度较高,但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此次问卷清晰呈现了不同群体的语言需求差异,为后续分层次、分场景开展推普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直播助农,融合语言推广与产业发展
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实践队走进红昌书记直播间,与村支书孙红昌一同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队员们结合直播场景,示范用标准普通话介绍殷庄村特色农产品,从麻香油的原料甄选到压榨工艺,逐字逐句指导村民规范表达。直播间隙,大家还现场品尝了殷庄特产的纯芝麻香油,醇厚的香气让人赞不绝口。这场直播不仅让普通话推广更接地气,更让优质农产品借助规范语言走出乡村,实现了语言推广与产业助农的有机融合。

分类施策,实现语言普及与群体需求精准对接
同时,实践队在村委会为村里的小朋友们开设“农语小课堂”,既讲二十四节气知识,又推广普通话。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学唱普通话版《二十四节气歌》,制作种子画,拿出绘有节气景象的图画,结合村里田间耕种的农忙实际,生动讲解每个节气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既了解了传统文化,又熟悉了规范表达。实践队还组织了“小小解说员”训练,让孩子们用普通话介绍家乡特产。
针对青壮年劳动力和妇女,实践队开展“推普+职业技能”培训。队员们编写《农技普通话手册》,将“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术语口语化,在现场教学中用普通话演示智能农机操作流程。

此次推普实践让普通话融入殷庄村生活、产业与文化,河南科技学院学子助力提升村民普通话应用能力,推动农产品外销和文化传承。实践团将形成方案常态帮扶,为乡村振兴添力,相信普通话这把“金钥匙”,会为殷庄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注入持久动力。后续队员返乡后,还将开展“推普+青少年语言素养”提升及面向基层干部、老人的“推普+乡村文化”推广等服务,持续以语言之力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发展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
(图片/张沁斌 初审/张沁斌 复审/杨文平 马婧丽 终审/于江傲 张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