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院要闻 >> 正文

【河南日报】麦田“芯”贡献 矮抗58后继“有种”

2021年06月03日 17:17  (点击次数:

6月2日-6月3日,《河南日报》及其客户端分别以“牛!他手中的这根竹棒,掀起中原万顷丰收麦浪”麦田'芯'贡献'矮抗58'后继'有种'为题,连续三次对我校茹振钢教授进行报道。

麦田“芯”贡献“矮抗58”后继“有种”

6月2日,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优质专用小麦高产示范区,农民操作大型收割机收获小麦。本报记者王铮摄

□本报记者赵同增

眼神追逐随风翻滚的麦浪,侧耳聆听收割机划破麦秆的乐章,轻嚼麦粒让丰收的芳香在味蕾绽放……6月2日一大早,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茹振钢教授,就赶到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的千亩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见证小麦新品种“百农4199”的牛年“第一镰”。

“百农4199”是茹振钢团队培育的国内首个高光效小麦品种,由“百农矮抗58”和高光效材料“百农高光3709F2”杂交定向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审定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如今,该品种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已成为我省小麦的主导品种之一。

“‘百农4199’完全继承了母本的‘红色基因’,让‘百农矮抗58’后继‘有种’!”茹振钢说,去年,他又把一个新的“抗性配方”植入到“百农4199”体内,使之对赤霉病这一“小麦癌症”具备了抗侵入、抗扩散、抗毒素积累的“超能力”,成为继“百农矮抗58”之后又一个表现抢眼的“明星品种”。

2005年,“百农矮抗58”这一突破性的品种问世,成功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种子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

投入生产应用后,“百农矮抗58”历经零下16摄氏度低温、八级大风、短时暴雨、冬春连旱、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的考验,“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综合优势明显,灾年不减产,丰年更高产,短短几年便成为黄淮麦区的特大小麦品种。

十多年来,“百农矮抗58”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增产小麦150多亿公斤,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除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99”,多年来,茹振钢还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百农418等一大批表现优异的小麦新品种。

“我们在推广一批小麦新品种时,还会做到储备一批、研发一批、设想一批,所以才能推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小麦新品种。”茹振钢说,目前“百农4199”是推广应用的主打品种,他们储备了更高产、综合抗性更好、抗赤霉病的新品种,正研发的是在健壮、高产方面能与玉米媲美的小麦新品种,设想培育出像草一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泼皮小麦”,通过“四个一批”持续推出小麦新品种,不断创造新纪录。

牛!他手中的这根竹棒,掀起中原万顷丰收麦浪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每次见到茹振钢,他都随身携带一根1米多长的细竹棒,须臾不肯离身。6月2日,茹振钢说:“它是一根‘丰收指挥棒’,所到之处,品种育得好、小麦长得壮、丰收有保障!”

这根看似普通的竹棒,当真有茹振钢说得这么神奇?见记者露出不太相信的表情,茹振钢当场进行了示范。

一“插”。从浓密的麦秆间,把竹棒垂直向地面插去,让麦穗与竹棒“比比高”。茹振钢说,通过一个简单的竹棒下插动作,就能大致掌握小麦的株高信息,据此随时判断小麦在生长期间的长势情况,或者作为育种时挑选“心仪对象”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拨”。手持竹棒向斜下方拨动麦秆,在感受麦穗重量和麦秆弹性的同时,让小麦从侧面露出全部“真容”。茹振钢说,这样轻轻一拨,可以查看小麦的群体水平,是测量小麦抗倒性和高产潜力的快捷方法,还能快速检查小麦的健康发育水平。

三“指”。 表现突出的“精英小麦”,往往非常巧妙地隐藏在其他小麦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它“溜”出视线。茹振钢说,小麦育种人一旦发现这样的植株,用竹棒轻轻一指先“定”住它,再把它标记出来重点观察“重点培养”。

一“插”二“拨”三“指”全流程下来, 对面前的这一块“百农4199”,茹振钢心里有了“谱”。茹振钢说:“这一块小麦每亩在群体46万株左右,穗粒数大约35粒,千粒重大致在45克上下,亩产在650公斤~700公斤,是个令人满意的产量!”

靠着这根“丰收指挥棒”的帮助,茹振钢发现了一株株“可造之材”,培育出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等一系列优秀的小麦新品种,在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的研究上越走越远。

带着这根“丰收指挥棒”,茹振钢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广袤麦田,累计为数千万亩的患病麦田提供“诊断”,同时借机传授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到了“农民朋友遍中原,全省苗情在心田”。

茹振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有时候,还能让“丰收指挥棒”起到“教鞭”的作用。他带着学生在田间上课,用竹棒点着小麦分析案例现场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相应的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丰收指挥棒’,不仅我有, 大部分‘小麦人’都有一根,我们把它视若珍宝,当作离不开的‘好助手’!”茹振钢说,在“小麦人”手中,一根根“丰收指挥棒”催生了优良品种和科学管理的“黄金搭档”,为我省的夏粮丰收作出了极大贡献。

一棒在手,“饭碗”我有。手持“丰收指挥棒”的茹振钢,犹如一个麦田指挥家,指挥着成千上万株小麦奏出了美妙动听的“丰收曲”。

“矮抗58”后继有“种”!茹振钢团队育出新的“明星麦种”

 

用眼神追逐随风翻滚的麦浪,侧耳聆听收割机划破麦秆的乐章,轻嚼麦粒让丰收的芳香在味蕾绽放……6月2日一大早,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茹振钢教授,就赶到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的千亩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见证小麦新品种“百农4199”的牛年“第一镰”。

“百农4199”是茹振钢团队培育的国内首个高光效小麦品种,由“百农矮抗58” 和高光效材料“百农高光3709F2”杂交定向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审定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如今,该品种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已成为我省小麦的主导品种之一。

“‘百农4199’完全继承了母本的‘红色基因’,让‘百农矮抗58’后继‘有种’!”茹振钢说,去年,他又把一个新的“抗性配方”植入到“百农4199”体内,使之对赤霉病这一“小麦癌症”具备了抗侵入、抗扩散、抗毒素积累的“超能力”,成为继“百农矮抗58”之后又一个表现抢眼的“明星品种”。

2005年,“百农矮抗58”这一突破性的品种问世,成功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种子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

投入生产应用后,“百农矮抗58”历经零下16摄氏度低温、八级大风、短时暴雨、冬春连旱、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的考验,“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综合优势明显,灾年不减产,丰年更高产,短短几年便成为黄淮麦区的特大小麦品种。

十多年来,“百农矮抗58”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增产小麦150多亿公斤,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除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99”,多年来,茹振钢还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百农418等一大批表现优异的小麦新品种。

“我们在推广一批小麦新品种时,还会做到储备一批、研发一批、设想一批,所以才能推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小麦新品种!”茹振钢说,目前“百农4199”是推广应用的主打品种,他们储备了更高产、综合抗性更好、抗赤霉病的新品种,正研发的是在健壮、高产方面能与玉米媲美的小麦新品种,设想培育像草一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泼皮小麦”,通过“四个一批”持续推出小麦新品种,不断创造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