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科技学院教学贡献奖励办法(试行)》(校发字〔2025〕58 号)要求,帮助全体教师准确掌握政策内容、激发教学研究与改革热情,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智能化教学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助力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9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0号楼809会议室举办第八期“百农讲堂”。本次讲座特别邀请教务处副处长苏喜庆教授担任主讲人,作《用智慧点亮课堂——高质量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专题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参会,报告会由学院院长王冰蔚主持。
讲座开场后,苏喜庆教授围绕学校最新下发的《河南科技学院教学贡献奖励办法(试行)》(校发字〔2025〕58 号)展开深度解读。他从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教学贡献申报的核心策略、教学成果凝练的方法路径三个关键维度,结合校内优秀申报案例,为在场教师逐条梳理政策要点,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文件精神,有效解决教师在政策理解、成果申报中的困惑,为后续教学成果申报工作提供清晰指引。
随后,苏喜庆教授结合自身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竞赛的实践经验,聚焦“AI 赋能思政课教学新生态”与“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两大核心议题,系统分享思政课教学成果的培育路径。为让讲解更直观、更具实操性,他现场演示了智能教学体生成、思政主题数字人制作、个性化智能教案生成、专业知识精准检索、教学内容自动讲解等五项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案例,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智能教学模式的差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人工智能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的创新空间与实践可能,为教师们打开智慧教学的新思路。
本次专题报告会紧扣思政课教学改革需求,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互鉴提升的优质平台,更有效拓宽了教师们的智慧思政课堂视野,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尤其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智能化教学理论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催化作用,进一步在学院内营造了重视教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持续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董志云 初审/赵萌 复审/张雪霞 终审/王冰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