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各单位:
为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与应用,更好发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在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关于举办“第三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科教赛道暨第八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的通知》文件精神,决定组织我校师生参加本届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AI赋能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
二、参赛要求
高校创新组:学校在籍学生,个人或团队均可参赛,须经所在学院推荐,并由导师作为领队对参赛作品进行辅导。每位导师最多可参与3个项目;每所学校最多可推荐5个项目。
产业应用组:学校师生可联合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创业团队等参赛,也可个人或团队参赛。每个联合单位最多可参与5个项目,每个牵头单位最多可参与5个项目。
三、作品类型
参赛作品需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具体类型包括:
网络关键技术类:面向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IPv6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与应用、IPv6协议的创新技术等。
行业应用服务类:基于纯IPv6协议的单栈网络环境,鼓励探索结合人工智能的各类应用服务。
网络安全类:面向下一代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网络空间安全,探索应对新型安全威胁的关键技术、创新服务与解决方案。
四、赛制和赛程
大赛采用初赛、决赛二级赛制。具体赛制和赛程如下:
参赛报名(2025年9月至10月):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大赛官方网站(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报名并提交参赛作品。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15日。
初赛(2025年11月):参赛团队成员均须参加IPv6知识机考,组委会对报名材料及机考成绩审核后,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初赛评审,产生决赛入围作品。
决赛(2025年11月):由组委会组织现场评审,决赛评委听取项目展示并质询后打分,根据综合成绩排名产生决赛获奖作品。
五、奖项设置
大赛设高校创新组金奖、银奖、铜奖;产业应用组金奖、银奖、铜奖;最佳人气奖及优秀导师奖。优秀项目将有机会参加全国总决赛,总决赛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将获得额外奖励。
六、其他说明
请各学院、单位注意上述时间安排,广泛动员,组织师生和团队提前准备、按时参赛。具体事项详见附件。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3040348
(撰稿/李长江 初审/王俊阁 复审/齐安国 终审/肖文显)